制表师
制表工匠需要进行一系列精确的操作,以确保腕表走时的精准。数以百计的微型零件被组装成腕表的机芯,如同一幅精密而复杂的机械拼图,每个零件之间必须紧密连接,误差不能超过百分之一毫米。机芯主板是整个机芯的基础,制表工匠需在主板上安装发条盒和齿轮传动系统,前者含有驱动腕表的游丝,后者则集中了用于传输动能的齿轮和小齿轮。最后,盖上桥板用螺丝固定,添加擒纵装置来控制动能的释放以传输至摆轮,像是指挥着一首机械交响乐,宛如腕表跳动的心脏。
2019年8月8日至12日,爱马仕匠心工坊登陆十三朝古都,于西安SKP一楼中庭精彩亮相。八位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匠将演绎七种专属技艺,分享他们的丰富经验与无限热情,说明各种工艺并回答公众提问。
同期,“爱马仕全球足迹”系列影片于西安SKP影城拉开帷幕。该系列影片由特邀纪录片制作人弗雷德里克·拉丰(Frédéric Laffont)拍摄,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记录有责任意识且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工艺理念。
制表工匠需要进行一系列精确的操作,以确保腕表走时的精准。数以百计的微型零件被组装成腕表的机芯,如同一幅精密而复杂的机械拼图,每个零件之间必须紧密连接,误差不能超过百分之一毫米。机芯主板是整个机芯的基础,制表工匠需在主板上安装发条盒和齿轮传动系统,前者含有驱动腕表的游丝,后者则集中了用于传输动能的齿轮和小齿轮。最后,盖上桥板用螺丝固定,添加擒纵装置来控制动能的释放以传输至摆轮,像是指挥着一首机械交响乐,宛如腕表跳动的心脏。
鞍具师的主要工作是打造精美的鞍具,并确保每件鞍具均根据骑手与马匹的形态学量身定制,以确保舒适度和可靠性。在鞍骨上,鞍具大师使用鞍钉将从单张皮料上切割下来的不同皮片组成起来,以确保耐久性。鞍座、鞍枕以及鞍翼通过饰边、磨圆,手工缝线,尽可能轻柔、灵活,使达到最大舒适度并最大化提高与马背的贴合度。马鞍针缝法是经久耐用的一种标志。两枚缝针交叉穿过两层皮革,确保即便在任何一个点位有任何一根缝线发生松脱,整条缝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丝巾印染工匠采用网版印刷技术。该工艺起源于1930年代的里昂,因此也称为里昂织法(Lyonnaise Method)。丝巾印染工匠将绷着纱布的网版平压在未经染色的斜纹丝布上,并从四周拉紧。将第一种色彩灌入网版内,并使用橡胶刮刀给丝绸上色。之后上的每一种颜色,都需要一个对应的网版,以高度精确的顺序逐次印染到丝布上。等到最终设计完成之后,丝巾需要经蒸汽定色、温水洗涤、晒干并做最后的整饰。丝印机需要满足设计图案带来的所有要求:例如对于 Wa’ko-ni(瓦科尼)系列丝巾,脸部的一个复杂表情就可能需要十五套不同的网版。
绘图刻板师和设计师负责将手工制作的1:1模型进行数字化。借助业内正逐渐取代描图纸的绘图版,绘图刻板师将设计图案上的颜色分解为一系列的图层,每层涂有丝巾上的一种色彩。接着使用压感笔输入每一种色彩以及
不同的材质效果、阴影和轮廓。模型设计的整体视图可以展现作品的款式和氛围。数码绘图刻板可以实现高精度和高质量的印刷效果,工匠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尽可能放大图像以处理细节。
工作台上尚未拼接的皮片,就像是皮革师须设法解决并缝合的一副“皮包”拼图。皮具师首先需要切割一长段亚麻线并将其浸泡在蜂蜡中,紧接着在亚麻线的两端穿上各穿上缝针,由此开始缝制,手势如精心设计的芭蕾舞般轻盈精巧,手臂则像交响乐指挥家那样挥斥方遒。皮具师的双腿紧紧夹住木质缝合夹具,将需要拼接的皮件固定其中,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菱形锥子刺穿皮料,然后引导缝针穿过两层皮料。马鞍缝线的十字交叉针法能确保包袋经久耐用。
爱马仕在法国的利摩日附近制作瓷器。一些特别的作品需要进行手绘处理,以呈现极为精致的工艺细节。一旦颜料准备完毕,工匠就会使用纤细的貂毛在瓷器坯上绘出图案并使用坚硬的笔尖勾勒出设计轮廓。工匠还需小心保护已经上色或者尚未上色的区域,例如使用海绵在呆板的色彩表面涂抹一层保护性清漆,清漆最后可以像薄膜一样撕下。通过添加适量的颜料,运用多种焙烧工艺,会决定色彩的光泽度。
环圈缝制师的职责是拼接两种不同的精美材料,例如织物和真丝。环圈缝制大师熟练地用丝线一针一针将袖子、衣领的毛边或者针织拼片的边缘手动缝合起来。首先,她会使用软尺和粉笔,在布料上做好各种标记并核对尺寸,接着用针线准确地穿过真丝织物,并将其固定于另一表面。凭借精确的手工操作,工匠使用环圈缝制机将两个部分缝合,使其外观没有任何缝线或凸起,仿佛是用一道隐形的丝线连接起织物和真丝。
爱马仕匠心工坊
西安SKP一楼中庭
公众免费入场
2019年8月8日至12日(周四-周一)
每天: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爱马仕全球足迹”系列影片放映
SKP影城
西安SKP四层
公众免费入场
2019年8月8日至12日(周四-周一)
每天:上午11时30分至晚上6时30分